7月14日,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WCCE 12 & APCChE 202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中国石化董事长侯启军出席并致欢迎辞,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主持开幕式。本届大会以“迎接全球挑战的化学工程范式变革”为主题,围绕“化工与教育培训、化工与基础产业再造、化工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化工与智慧创新”四个挑战性课题,组织34个分会场,通过40余个创新主题、900余场前沿报告与交流研讨,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共享前沿技术与开创性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全球化工科技的繁荣与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孙丽丽获终身成就奖。
7月15日,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WCCE 12 & APCChE 2025)第12分会场——“流程工业创新与过程系统工程再造”分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该会议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EG)和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CPEC)联合承办。会议聚焦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吸引了全球化工领域近2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行业精英参加,与会专家围绕新领域技术开发、现有技术迭代升级、系统集成和能量优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重点探讨了通过过程系统优化和工业流程再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为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丽丽,帝国理工大学萨金特过程系统工程中心化学工程系教授、西门子过程工业软件首席技术官Costas Pantelides,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生物分子科学学院院长葛庆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来勇共同担任分会场主席。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公司领导蒋德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及中油工程公司董事长白雪峰等作为特邀嘉宾参加。
方向晨在致辞时强调,流程工业创新与系统重构作为一次范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呼吁全球同仁携手协作、积极创新,共同塑造行业的未来。他表示,“流程工业的发展已迈入兼顾技术突破与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相信在全球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集体智慧加持下,本次分论坛将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开展智慧交流、知识共享及合作发展的高端平台。”
白雪峰在致辞中强调,流程工业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产业升级的引擎和科技进步的载体。当前,石化行业流程工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与工业软件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研发与生产效率,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周期持续大幅缩短,装置一体化、规模化趋势凸显,设计建造效率不断提高,施工运营人员逐步精简。同时,在新形势下,行业转型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寄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专家学者思维碰撞,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描绘能源化工行业的“新图景”,积极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孙丽丽作了《过程强化与CCUS协同创新》的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石化在低碳石化领域的先进技术布局和研发的系列进展,重点阐述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在中国的产业化实践。孙丽丽指出,减少碳排放是中国未来能源体系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发展方向之一。“我们应持续强化过程创新以减少排放,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使用新能源,从而节约原材料消耗、降低过程能耗并减少碳排放。同时,我们还应加强CCUS技术的研发应用。通过这些举措,中国能源行业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受蒋德军委托,公司领导孙宝平作了《赋能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 引领工程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报告,系统介绍公司在能源化工行业的系列研发成果,公司顺利完成了能源化工行业千万吨级炼油、炼化一体化、芳烃、煤制油、甲醇制烯烃、天然气净化等一系列标杆工程项目,持续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同时,针对行业高端、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要求,提出了行业转型发展的思考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路和举措,并对公司在引领工程建设行业新型工业化的思考和实践进行系统介绍。
Costas Pantelides发表了题为《流程操作:从自动化到自主化》的报告,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先进控制技术推动下,流程工业从传统自动化向自主化决策演进的路径与潜力,为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前瞻性思路。
KBR公司烯烃技术总监Michael Tallman聚焦《低碳裂解技术的可持续路径》,深入分析了KBR公司烯烃生产系列技术的工艺流程和用能现状,提出了通过工艺优化、系统集成与氢能利用实现二氧化碳大幅减排的技术方案,为流程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Mariano Martin发表了题为《能源储存中氢气及其载体设计策略》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有机液体储氢体系选择、反应器设计、系统优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该技术应用可行性进行了多维度评价分析,为能源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
公司科技部黄孟旗作了题为《创新型轻烃回收技术开发和应用》的报告,该技术通过整合C₂/C₃/C₄回收流程,取消传统吸收稳定环节,大幅简化工艺,在浅冷条件下即可实现甲烷氢与C2分离,降低设备要求并减少能耗。与现有技术对比,可减少5台塔,全流程口径对比投资降低8%~10%、能耗下降10%~15%,且前置脱硫单元提升了安全性。目前,该技术在中石化海南石化(60万吨/年)和裕龙石化(2×90万吨/年)已经投产,其他项目有序推进中。
本分会场为全球专家学者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收到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7篇学术论文,经过详细的同行评审,共安排27篇现场报告、38篇墙报,共计200余人现场参会,集中展示了流程工业创新和过程集成优化的前沿技术成果。通过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研讨,认为流程工业的范式变革需要产学研深度协同,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交流和协作,必须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通过全生命周期优化和智慧化管理,构建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新型生产体系。本次会议的成果将为全球化工学科发展趋势和方向、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挑战提供重要参考。
根据中国化工学会的整体安排,炼化工程集团和中油工程公司联合承办第12分会场——“流程工业创新与过程系统工程再造”,公司及各单位广大干部员工踊跃投稿并在相关分论坛作报告及墙报等。公司质量安全部魏红在第1分会场——“工程伦理教育与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作了《工程伦理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实践及研讨》的报告,重点对工程伦理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并就加强工程伦理在工程项目的落地和实践等提出了相关建议,受到了分会场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公司有关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积极参加大会开幕式、分会场论坛及各项特色活动。
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是全球化工领域历史悠久、学术领先的“奥林匹克级别”盛会,每四年举办一次。此次是世界化学工程大会与亚太化工联盟大会50年来首次联袂在中国召开,由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和亚太化工联盟授权,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指导,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北京化工大学承办,中国海油、国家能源投资集团联合承办。大会为期5天,包含大会报告会、分会场论坛、国际创新展览会、联合国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特色活动、学术考察等系列活动,旨在构建一个学术交流、产学研融合、创新成果展示的高端平台,汇聚全球智慧,为构建更加清洁、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化工产业贡献解决方案。